- A+
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,深圳人口结构相对年轻,人口增长空间仍然较大,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 32.5 岁。
相比北上广,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深圳,常住老人已经达到119万多人
年轻的深圳正在变老
昨天,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陈亚凯、副巡视员郑小霞、市老龄办主任高金德做客深圳电台“民心桥”栏目,就深圳的“老龄化”问题与市民互动。相比北京、上海和广州这样的“老城市”,在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城市,常住老人已经达到119万多人,增长规模和速度也飞快,离“老龄化”的距离不远了。而据卫生部门预测,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将提高到80岁。
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6.6%
陈亚凯介绍说,所谓人口老龄化,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。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,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%,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%,即认为该地区进入了老龄社会。
深圳被称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,2013年深圳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33.6岁。可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,深圳市老年人口的规模及其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不断增长。根据我市人口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,截至2015年12月,我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23万多人(占比户籍总人口约6.9%),60周岁以上非户籍常住老年人口总数95万多人,全市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总数达119万多人,占比全市总人口约6.6%。其中福田、罗湖、南山三个区的常住老年人口占比全市老年人口超过50%。
而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,深圳仍然很年轻。预计“十三五”期间60周岁户籍老年人口每年以6.52%的速度增长,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33万多人。北京2014年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2%,上海2014年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8%,广州2014年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6%。
大专以上学历老人高达18.2%
由于来自全国各地,同时有深圳作为一个高科技名扬海内外城市的特征,深圳老人的结构与其它城市不同。
根据老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,在性别结构上,男性占老年人口的48.5%,女性占51.5%,女性高于男性3个百分点;年龄结构上,60岁~64岁的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1%,65岁~69岁占26.5%,70岁~74岁占14.3%,75岁~79岁占9.7%,80岁以上占8.5%,呈现中间年龄比例减少、两头年龄比例不断提高的特点。
文化结构上,调查资料表明,深圳市老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8.2%,高中(包括技校、中专)文化程度的占26.2%,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4.9%,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2.7%,未受过教育的仅占8%。这种情况表明,三十多年来,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建设者、“拓荒牛”,如今他们已基本进入老年,他们是国家和我们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,政府应为他们“老有所为”创造条件。
深圳2020年将进入老龄社会
根据预测,从成年型社会到老年型社会,全国平均时间为18年,但深圳大约只用十年左右的时间,到2020年将进入老龄社会。
深圳快速“变老”,一是老年人数批量膨胀,改革开放初期数十万计的“拓荒牛”如今全部到了退休年龄,整齐划一地同时变老。全国各地随子女迁入深圳的养老队伍日益壮大。二是老人户籍严重倒挂,深圳的非户籍老年人口大大超过户籍老人,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/4以上。三是空巢老人持续增多,因为生活习惯、代际沟通等差异,也由于许多老年人的观念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,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不断上升。四是高龄化趋势愈发突出,据卫生部门预测,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将提高到80岁。
毋庸置疑的是,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,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将更加突出。
老人社会组织和老年大学遍地开花
2007年开始探索实施福彩公益金资助,2011年整合为“幸福老人”计划。近几年,每年全市资助开展的基层老年活动项目近1000个,全年参与活动的老年人40多万人次。
目前,全市有老年大学200多所,在学人数29000多人。全市645个社区有619个社区建立了老年人协会,建会率占96%。截至2015年底,市、区两级登记注册的各类老年社会组织超过1300家,涵盖了文化、健身、保健、科技、养生等类型,覆盖人群40多万人。这些老年社会组织活跃在各个社区和各个阶层,开展老年自助服务,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,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关于更多深户好处,推荐阅读:为什么要落户深圳(外地人转深圳户口有什么好处)